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祝帅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勤耕砚而道问学

2016-06-03 16:43:06 来源:艺术家提供作者:杨简茹
A-A+

  祝帅出生于青岛,幼年起就常常徜徉于青岛海滨的众多民国文人旧居之间,大海的情怀和世纪初的文韵风骨陶造了他从小对于书法和读书的由衷热爱。上世纪90年代祝帅负笈北上,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学习、工作。两座城市、两所大学,为他的书法研究预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也孕育了他与众不同的学术品格。

  祝帅大学和研究生阶段就读的专业,既非书法,亦非史论。但无论是在中央美院设计学院本科和硕士学习及任教的历史,还是在北京大学博士从事传播学研究并担任教职的经历,似乎都在提示人们祝帅对于书法的思考与研究,是在当代视觉艺术和人文社会科学学术的视域中展开的。他在书法方面的学术思路也正形成于这样的背景中,即一方面从事近现代书法史的研究,特别是晚清民国时期的书法学术史;另一方面从事当代书法创作与批评,以自己独立而冷静的姿态介入当代书法的实践。

一、民国书法学术史研究

  在祝帅书法研究所涉猎的领域中,用力最多的无疑是民国书法的学术史研究。他的代表是《从西学东渐到书学转型》一书,是在他博士毕业后分配至中国艺术研究院工作的头五年的时间里完成的一部专着,也是他继自己出版关于民国广告研究的博士论文和完成民国摄影研究文集的编纂后,再一次把研究视角对准“民国”的作品。这本着作开辟了一种民国书法研究的新范式,《中国书法》、《北方美术》等杂志也刊发了李一、徐清等专家对此书的书评。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祝帅深受福柯、以赛亚·柏林等当代思想家和北美汉学研究范式的启迪,从而与国内上一代从事民国书法史的学者拉开了距离。

  讲求问题意识,是祝帅从事民国书法学术史研究的入手点。他反对通史写作那样去复述书法史上的常识,却对历史上每一次“古今之变”都倾注了极大的兴趣和研究。在该书中,他就提出了许多视角独特的新问题。例如第二章关于“汉字革命中的书法情结”的论述中,就提出一个很有新意的问题:身处学术和运动中心的北京大学、极力鼓吹西化的钱玄同等《新青年》同人,为何唯独对书法难以割舍,甚至就连在新文化运动达到最高潮的时代里,还念念不忘写字、临帖?为什么主张“废灭汉文”的新文化运动干将,会有如此“书法情结”?可以想见,对于这个问题,身在北大的祝帅,一定有一番特别的感触。他的观点在一些论坛等场合发表后,学术界有关五四时期的书法情结的研究一度形成一个小高潮,甚至吸引了多篇硕、博士论文来专门探讨。此外,关于康有为书学研究是现代书法学术史的“逻辑起点”,以及关于书法社会学是书法研究新的“学科增长点”等论述也引发了很多持续的讨论。

  同时,祝帅在学术史研究中,极注重于史料的挖掘。日本学者对待文献和史料的态度,也深深影响了这本书的写作。他曾为搜集研究资料踏遍中国境内20余个省、市、自治区以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图书馆、档案馆等资料收藏机构,他曾在全国第九届书学讨论会的发言中说自己获得一等奖的论文“写作只用了一周,但资料收集则耗时数年”。因此,他书中所引用的文献,除了极个别已注明是转引之外,全部是他在境内外的图书资料收藏机构通过原书、缩微胶片或影印电子文献检索的一手资料。再如,第三章从“知识生成”到“学科建构”中,作者将中国第一部现代意义上的书法史着作追溯至王岑伯(峻)的《书学史》。这本1919年9月由北京大学出版部石印、现收藏于南京图书馆的着作要比祝嘉的《书学史》早近30年,但却长期被书法史所埋没。此外,他还率先对北京大学图书馆尘封的《史学论衡》杂志刊发的孙以悌《书法小史》一文进行书法学术史的研究,并考证了沪江大学《天籁》杂志上刊登的一篇书法史研究论文出自著名宗教学者王治心之手。这些成果在2010年前后通过杂志、报纸或各种研讨会发表后短短几年时间里,已经陆续见到学术界同仁开始对上述相关着作和文章进行专门的研究。

  此外,祝帅不仅关注书法,也关心篆刻研究。书法和篆刻是既有关系,又有区别的两个领域。尤其是篆刻研究的发展与文字学有密切的关系,与书法相比显示出其独特的发展进路。祝帅把篆刻看作是连接文字学与书法研究之间的重要桥梁,并以容庚、商承祚等学者为个案,从这个独特的角度对书法学和文字学的学科关联进行的独到的阐释。同时,他也开始关注海外中国书法史研究,意识到当前中国书法研究受到了海外汉学的很大影响。他关于美国、欧洲、日本中国书法研究反思的系列论文在《文艺研究》等期刊发表并被《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后,也得到海外中国书法研究者的关注。而新近写就的《现代书法学术史上的章太炎》一文,则代表了他在该领域中的最新思考。

二、当代书法批评实践

  如果说从事书法学术史的研究,与祝帅就读于北大的独特学术背景有关,那么,他的书法批评实践又和他从80年代开始习书的早年经历以及中央美术学院实践类专业的学习背景密不可分。因此,在从事书法创作的同时,他也撰写了大量书法批评文章,备受书法界关注。祝帅2014年之前的书法批评文章,曾结集为《耕砚问学》一书。综观这些批评文章的主题,可以分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是关于书法本体的批评。西方绘画训练出身的祝帅在中央美院时期学习和任教的专业课程,以视觉语言分析和形式构成为主,作为包豪斯和设计理论的研究专家,他自然也把形式批评的方法应用于对于书法的审美判断中,使得他对于章法上的拼贴作旧、字形上的变化等常常能够做出专业的评判。他还对近三十年书法史演进提出独特的观察,认为“流行书风”和“二王书风”的更迭是书法史上“碑帖之争”的当代表现形态,其最初倡导和开创者在当代书法史上具有无可替代的“范式”意义。

  其次是关于书法的社会学批评。祝帅在北大学习和任教的专业是社会科学,从而区别于很多书法理论家的文史哲背景。这使他在文史哲的一般常识之余,更具备了以实证研究为方法论特征的社会科学学术背景,也因此塑造了他与众不同的社会批评的眼光。其实,在20世纪文学批评领域,就有一条从“内部研究”转向“外部研究”的发展线索,祝帅则对这两个方面都有所涉猎。书法文化研究、书法性别研究、书法制度研究、书法展览研究、书法传播研究甚至书法心理研究等社会学议题,屡屡成为他观察与批评对象。他提出展览使人们对于书法的关注从全息的书写行为本身转变为作为艺术的作品,由此引发的关于临摹、行业组织建设等许多问题的看法也引起业界的关注。

  书法教育是近年来祝帅关注比较多的又一个议题。常年在艺术类和综合高校学习、任教的经历,也使得他对书法高等教育的问题有参与式的关注。特别是2012年以来,“书法博士”成了书坛的一个重要现象,作为从事书法创作的博士群体里的重要一员,祝帅也屡屡在各种书法博士展览和论坛中亮相,还先后担任了李一主编的《中小学生必读诗词--博士五体书法》的行书卷的撰写和《艺舟双楫--中国书法城首届全国书法博士邀请展论文集》的副主编,对书法博士的现象形成了独到的观察与反思。

  最后是关于书法批评的基础理论研究。这方面的成果集中体现于他关于当代书法评价标准的研究。这是近年来书法界热衷讨论的一个话题,祝帅也参与了由李一主持的“当代中国书法评价体系”的课题,并应多种专业媒体约请撰写了多篇文章,论证了关于书法评价体系建立的合法性与复杂性、书法评价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等。此外,祝帅还善于对书法研究进行总结与反思,撰写了大量关于当代书法研究的方法和问题的学术批评。

  祝帅在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担任副研究员期间,还担任该所主办的国家核心期刊《美术观察》杂志栏目主持人,负责审阅、编发各类批评类文章。在他的提议下,杂志将此前的“设计批评”栏目改为“批评”栏目,加大了书法批评文章的比重,编发了大量优秀的书法批评文章。在“现象”、“热点述评”等栏目中,他也独立策划了“当代书法的技与道”“千人一面的当代书法创作”“书法创作的专业化倾向”“展览导向的当代书法美术创作”“书法研究的群众化倾向”“当代篆刻的创新困境”“现代书法创作阵营的传统转向”等许多前沿性的选题。2012年,他担任《美术观察学术文丛?批评卷》一书的主编,也大量纳入了书法批评的文章。

三、书法的学术交流与社会普及

  祝帅常年活跃在研究、教学、专业期刊编辑的一线,因此在研究的同时,也极其注重学术的交流与传播。作为研究人员,他长期供职于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是职业的书法和美术研究者;作为编辑,他为《美术观察》杂志策划了发掘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书法理论作者,也曾担任2011年故宫兰亭国际学术研讨会等多种学术会议文集的特约编审;作为教师,他自2003年起先后在中央美术学院和北京大学任教,目前招收传播学和设计学两个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同时常年担任中央美院、天津美院、首都师范大学中国书法文化研究院等其他高校硕、博士研究生论文的答辩委员,并兼任中央财经大学当代书法研究中心、东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等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研究员。

  2007年以来,祝帅积极参与书法界的各种学术会议,并应邀发言或主持。从中国书协主办的全国书学讨论会、兰亭奖理论奖评比,到地方各级书协举办的各种专题研讨会,各种高水平书法理论论坛上几乎都活跃着祝帅的身影。在全国第十届书学讨论会开幕式上代表获奖作者的发言中,他坦陈自己就是一位全国书学讨论会这个平台培养出来的青年学者。同时,他也积极进行书法理论的普及工作,曾先后于2007年和2010年,赴山东邹平和黑龙江佳木斯做了两次书法社会学调研,完成了《山东邹平“书法之乡”调研报告》和《中国当代军营书法的调研与反思》两篇重要的田野报告。此外,他在《人民日报》发表的《学书当溯源》一文,被黑龙江、河北等地多所中学选为现代文阅读期末考试或高考模拟试题。同时,他也开始了对英语世界中中国书法研究重要着述的译介,这方面的成果即将通过刘东主编、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海外中国研究丛书”等形式与国内的读者见面。

  当然,现在评价一位尚在不惑之年门槛上的青年书法理论家的学术成就还为时过早,祝帅的书法研究也仍然在进行之中。2014年末,祝帅开始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授课。由于该专业的特点,他开始关注传媒对近代书法的影响。这个新思考的出发点是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所说的“媒介即信息”。这一观点认为,媒介影响并塑造了我们理解和思考的习惯,以至于我们从媒体上了解到的并不是真实的世界,媒介本身才是真正有意义的信息。祝帅巧妙地把这一思想与书法史联系在一起,他认为,自从刻帖出现后,传播媒介就改变了人们学习书法的方式。刻帖改变了人们对于书法的学习方式,在此之前,书法不是一种纯粹的平面艺术,而是一种需要全身心参与的行为,一种与书写者的气息、动作、书写过程浑然一体的综合性艺术。当这种艺术通过媒介(印刷术)呈现后,人们对于书写过程不再关心,取而代之的是书写“迹化”的结果。至此,“临摹”取代了“笔法授受”,所谓“笔法失传”也就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了。尤其是近代以来,珂罗版影印、碑帖出版、书法字典编纂等传播媒介在改变多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于书法本体的认识并左右了时代书风的变迁,正是祝帅目前在积极思考的问题。2016年1月发表在《中国书法·书学》创刊号上的《雕版印刷与书法传播--百年中国古代刻帖及版刻书法研究综述》一文,则可视为这个系列研究的起点。对此,我们不妨拭目以待。

(作者单位:中央美术学院人文学院)

(原载《中国书法·书学》2016年第5期)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祝帅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